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

大唐盛世的關鍵---人能盡其才



身為中國人,想到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朝代,你會想到那個朝代?

唐太宗李世民,曾經開創其中一個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,也就是唐朝!他曾經說: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知得失。」也就是從銅鏡學習整理自己的儀態,從歷史學習興衰的過程,從人學習不同的優點與避免犯錯的點。

當一個人明白歷史的時候,就能夠有遠大的理想,因為他能夠『鑒往知來』,也就能夠審視過去的經驗教訓,可以推知未來的發展變化。然後『穿越古今』,讓自己在現在的世代中,學習古代的優點,並且穿越時空創造未來的優點。

由於唐太宗能知人善任,虛心接納諫言,重用魏征,採納以農為本的方式,減輕平民百姓無償提供的勞役,並且降低賦稅的負擔,讓百姓能休養生息,並力行節約,完善的科舉制度等政策,使得當時的社會安寧,當時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(627--649年),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,為後來唐朝100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!

貞觀年代剛開始,在唐太宗的帶領下,全國上下一心,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。到了貞觀八、九年,到處都有牛馬牲畜,百姓們豐衣足食,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,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太平盛世。太宗在位20多年,進諫的官員不下30人,其中大臣魏征一人進諫超過200多事件,在數十萬言當中,都切中時弊,對改進朝政有很大的幫助。

唐太宗非常注重人才的選拔,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。他認為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,才能達到天下大治,因此他求賢若渴,曾經先後5次頒佈求賢詔令,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,擴大應試的範圍和人數,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。

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,貞觀年間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,可謂是“人才濟濟,文武兼備”。正是這些棟樑之才,用他們的聰明才智,為“貞觀之治”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
戰國時,邯鄲籍著名思想家荀況,在他的不朽著作《荀子·王制》篇中,說:“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;水則載舟,水則覆舟。”意思是說:統治者像是一條船,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,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,也可以將船淹沒掉。

唐貞觀後期,魏征在著名的《諫太宗十思疏》中說:“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。載舟覆舟,所宜深慎。”意思是說:怨恨不在於大小,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。水能載船也能翻船,所以應該高度謹慎

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征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,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,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。他在《論政體》一文中說:“君,舟也;人,水也;水能載舟亦能覆舟。”

荀子、魏征和唐太宗,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很重要的,十分強調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。他們的這一光輝思想,為歷代統治階級所接受。對歷代統治者尊重民情民意執政為民,起到了積極參與的促進作用。

『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!』就是源自於荀子、魏征和唐太宗談論君與民的關係及其重要性故事。

從歷史人物事件反思,國家興衰的關鍵,在於人才的發展與培育,領導者只要與人心連結,君王體恤百姓,並且找對人才、善用人才,或者把人訓練成為對的人,那麼不只團隊會成長,國家也會強盛。

延伸閱讀:強盛君王的管理智慧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《有效的課程引導配搭》

2020/07/16 Stephen 引導或促進facilitate,簡單講,就是使事情變簡單。之前聽某位台灣師大的教授分享,教授的角色,簡單講,就是讓簡單的事情變複雜,這樣就能顯出教授的學問。 課程中的知識,許多人都知道,但如何讓他變簡單? 知識就好像菜市場的菜...